一株艾草摇曳千年风雅,一曲《橘颂》吟咏家国情怀。5月31日下午,高邮市中医医院关工委举办的“端午雅集:本草润经典,童心怀家国”主题活动在药香袅袅、琴韵悠扬中诗意绽放。职工及子女共计近60人参加此次活动。



展开全文
活动伊始,虽然细雨如丝,却丝毫未能浇灭孩子们探索求知的热情。在药剂科陈国英副科长的带领下,大小朋友们撑着雨伞,雀跃地漫步在烟雨朦胧的本草园中,开启了一场别具韵味的“本草发现之旅”。

晶莹的雨滴挂在草叶上,更添几分灵动,孩子们指尖轻触叶片上跃动的雨珠,细嗅空气中氤氲的药草芬芳,每一株沾满雨露的植物都在娓娓诉说着中医药文化的千年故事。“原来雨中的草药会唱歌!”小朋友们银铃般的惊叹穿透雨幕,那闪亮的眼眸中跃动的好奇火花,正是中医药文化生生不息的最好见证。

“经典永流传,智慧恒久远。”悠扬的古琴声在406学术报告厅内流转,仿佛穿越千年的时光回响。在琴音的环绕中,肾病科、治未病科王阔枫主任与赵慧护士长一家四口带领大家深情诵读了《黄帝内经·上古天真论》选段。

琴声时而清越如泉,时而沉静似潭,与朗朗诵读声相和相应,将《黄帝内经》这部“健康魔法书”演绎得韵味悠长,用生动的语言向孩子们传递了养生智慧:“法于阴阳”如小树追光,“食饮有节”似松鼠囤粮,“起居有常”若准时闹钟,“不妄作劳”需劳逸结合......,让孩子们在趣味经典中学会了做自己的“健康小卫士”。

“后皇嘉树,橘徕服兮......”随着悠扬的吟诵声响起,高邮市融逸琴舍创办人、中华吟诵学会会员李雷雷老师,以独特的吟诵方式演绎了屈原的《橘颂》。这种古老而优美的诵读艺术,不同于默读和朗诵,它融合了眼观、口诵、心悟的完整学习过程,蕴含着汉语特有的韵律之美。
通过吟诵,孩子们在抑扬顿挫的韵律中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,他们仿佛看到一株扎根南国、傲然天地的橘树,其“受命不迁”的坚贞品格与屈原心系家国的赤子情怀交相辉映。

活动最后,由副院长陈苏娟,院办、关工委主任施福琴和党办主任陆志敏带领大家开展亲子协作,共同制作中药香囊。

院中药房中药师田长英首先为大家娓娓道来香囊的奥秘:“这些精心挑选的药材各具特色——艾叶温经散寒,如春日暖阳;丁香芳香化浊,似清风吹拂;白芷祛风止痛,若细雨润物;薄荷醒脑提神,同晨露沁心。”在专业讲解的启迪下,家长与孩子们穿针引线,将提前研磨好的药粉徐徐装入绣囊。一针一线缝制的是安康祝福,一草一木寄托的是医者仁心。这小小的香囊,既是中医药智慧的结晶,更是串联起古今的文化纽带,让千年的药香在指尖延续传承。


药香袅袅,余韵悠长。本次端午雅集以创新的形式,将中医药文化、经典诵读与传统节日深度融合,为孩子们献上了一份别具匠心的六一礼物,大家在体验中感悟文化精髓,在互动中传承岐黄薪火,更在欢声笑语中收获了节日的喜悦。“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!既让孩子感受到传统文化,又增进了亲子感情。”一位参与活动的职工如是说。活动最后,全体合影留念,镜头定格了一张张洋溢着文化自信的笑脸。

一草一木总关情,一字一句皆成韵。高邮市中医医院以端午为媒,让中医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独特魅力。未来,医院将继续以多元活动为载体,让中医药智慧与经典文化浸润更多心灵。愿这份端午的文化记忆,如艾香般历久弥新,永驻心间。
通讯员:施福琴、马欢晨
标签: 中医经典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